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馬祖四鄉四島五日遊 (追淚篇) - 2015/05/15~20

馬祖是台灣開放觀光且有人居住的島嶼中唯一一個我還未踏上去過的地方,而且這行計劃已久,早在三四年前知悉馬祖有"藍眼淚"這項奇景,我便一直期待著。此次行程過份著重在拍攝藍眼淚上面,錯過了許多馬祖的戰地、人文、歷史、美食及自然景觀,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還能再有機會來馬祖做個深度旅遊。



PICASA的圖囧爆了,附個FLICKR https://flic.kr/s/aHskcmR4vG


藍眼淚是人類污染海洋之後,海洋生態做出的一種反應,類似淡水湖中優養化後藻類大肆繁殖,所以在中國延海北起大連南至香港,都能在網路上搜尋到它們的芳蹤,甚至澳洲、馬爾地夫也能看到,所以不算馬祖一地的特殊景色,台灣的金門跟澎湖其實也都有少量的藍眼淚出現。

藍眼淚是由數種夜光藻類-渦鞭毛藻(dinoflagellate)所組成並由海浪所激發的一種現象,主要好發在國曆的四到五月而在六月開始消退,而緊接著是六到八月出現的"踩星砂",一般認為星砂是一種介形蟲,本身並不會發光,而在吃下夜光藻之後也會產生螢光現象。上述的時間只是區分極大期的時間點,而其實出現藍眼淚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少量的星砂,而在六七月還是有機會可以看到藍眼淚的。

馬祖位於福建的閩江出口,每年的四五月適逢梅雨季節,大量的雨水將丘陵地上肥沃的養份經由閩江匯集並帶入大海之中,使得海中的藻類大量繁殖,並由海流將其帶往馬祖諸島。據馬祖當地人的經驗,藍眼淚出現的時機,海水溫度要夠高,至少得在18~20℃以上(下午如果來場大雨會很不妙),風向最好是和煦的南風(個人經驗其實北風也沒關係),但是重點風量要適中,4~5級風就好,7~8級以上,海裡的泥沙都會浪給攪了起來,就算有淚也不易看見了,而且在大雨或是大浪的往後一兩天,藍眼淚的數目也會減少。另外一般在白天勘點的時候可以往海面上看,若是海面上有漂著泡沫,或是赤棕色帶狀海水(類似赤潮),那麼晚上若風向適合此處就有很高的機會出現藍眼淚,所胃適合即拍攝點為迎風面,馬祖多丘陵,背風面往往吹不到風,海面會很平靜,只靠潮汐的力量海浪會比較沒力。最後是潮汐要配合的好,剛漲潮時藻類還在海中,此時並不容易發現,但是會隨著潮水往岸邊靠,所以個人經驗最好是開始漲潮後(潮汐表上乾潮的時間)三個小時到滿潮這段時間淚況最好。

技巧上我不足以教導別人,但是在追淚的過程中學習到的是多去幾個點會比守在同一個地方好。到一個點一開始ISO拉到最大可用值(6400/12800)不必管畫質,最大光圈(F1.4~2.8),並使用泛焦,曝個15~30秒,如果天空已經完全不受太陽影響,色溫記得調在2500~3000,如果太陽已經沒入地平線但是天空還微亮,此時色溫應調成陰天或陰影,這樣拍出來如果沒看到白浪處有出現藍光,就可以往下個地方移動了;如果有就是另一個艱難的開始了,多數的點拍攝者不只你一人,相機的Live View在全黑下幾乎沒作用,多要靠盲拍來調整角度並使用泛焦(大家都在長曝很容易被你的手電筒給毀了)。另外一點泛焦的使用上,若你用的是廣角,即使是28mm/F1.4,只要對焦在18m,7m~∞的景物都是清晰的。泛焦可以參考: http://www.dofmaster.com/dofjs.html

如果運氣夠好,遇到哭很大時,眼睛看就很明顯了,光害不強的話二三十公尺內目視可見。但我遇到的情況大多是肉眼不明顯,這時就是拍一張見真章啦。以下圖片附上拍攝地點。


東莒大砲連  (非觀景台,但是觀景台上拍的VIEW也差不多)
 

東莒大砲連,這個地點比較難找,基本上是跟著廢棄營舍旁的砲彈狀護欄,走到一個救生圈右邊沿著沒長草的小徑往下走,下雨天千萬別冒險。
 



東莒神秘小海灣,涼亭拍的,不過涼亭不是最佳的點,往燈塔反方向再走個20公尺路邊有個缺口那邊的角度比較好一點,但是下雨天就跟大家一起窩在涼亭吧。




東莒大埔漁港,只要風吹的近海灣,這裡很值得下來,沿著白馬尊王廟左邊小路下到舊港邊,這裡跟上面看到的別有洞天。
 











大埔漁港對面山丘上的涼亭所拍,光害十分嚴重,應該不是俯視整個峽灣的最佳角度。
 

東莒45據點,附近有個涼亭可以眺望犀牛嶼,可是我比較不喜歡跟人擠,寧願到人家比較不肯來的地方。比較可惜的是這邊風大遮蔽少。






南竿鐵堡,下圖是淚照曲線拉得頗兇。此點泥沙頗多,浪太大對藍眼淚反而不利。
 

南竿大漢據點,以下照片是在據點內拍的,晚上門沒關,膽子大一點的就進去吧。比較可惜的是拍攝當天沒有月光,導致前景完全沒受光。


 

後記,此次跑了四個島,東引、北竿由於天氣太差及經驗不足沒拍到藍眼淚,不過在北竿有踩到星沙,也不無小補。

沒有留言: